历史上有哪些夯土墙?想必各位朋友们也想进一步的了解夯土墙吧,那么,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分享的内容,便可以很好的解答大家的疑问,还等什么呢?让土石景观和大家一起详细的研究下这个问题吧。
一、夯土墙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四五千年前我国就已经用夯土方法修筑城墙。夯土造屋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生土建筑在中国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就有成熟的夯土技术,到汉代民居建筑使用夯土墙的更多,而且在夯土城墙中开始使用水平方向的木骨墙筋,称为"纴木",这种做法上至汉长安城,下至南北朝、唐、宋,最晚到元代还在使用。
二、历史上有哪些夯土墙
1. 陶寺古观象台基址夯土墙山西临汾南襄汾县发现了大约公元前2600到公元前2100年之间的陶寺遗址。2003年,在陶寺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基地址:古观象台基址。
古观象台基地址的建筑形状为大半圆形,面积约1400平方米。原有三层台阶,现仅存基础。第一层台基基础的第一道夯土墙,也即最外侧夯土墙,其外缘距圆心25米。第二层台基基础的第二道夯土墙,距台基圆心半径22米。第三层台基基础的第三道夯土墙,距圆心半径12.25米。在第三道夯土墙与生土台芯之间,筑有一道夯土柱,揭露部分共计11个,自北向南排列成圆弧状,距圆心半径10.5米。D11西边D12和D13拼接为一体成一道墙。夯土柱平面以长方形为多,长度多为1.3米左右,宽度多在1米左右。夯土柱D1-D11之间有10到缝隙,缝宽多在0.2米。各缝之间缝中线夹角为6.5、7、7.5、8度,其中以7.5度为最多。据此推测,该观象台的主要功能之一可能是观测日出以定节令。
2. 首座商代都城夯土墙商代早期都城遗址---郑州商城是一座拥有宫城、内城、外郭城和护城壕的规模庞大的城址,其防御体系是通过外郭城和护城壕与东部湖泊内的大面积水域构成的。这是中国商代最早而且是最大的一座王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有城垣的王都,它拥有的城墙宫殿、手工作坊、祭祀窖藏、青铜礼器、防御设施和配套的供排蓄水系统,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有开创性的地位。
郑州商城外郭城的南面、西面是坚实的夯土墙,此次发现的南、西夯土墙长达6000多米,南墙和西墙的南段是护城壕。北墙距城墙10米远处也发现有护城壕。
3. 陕西周原周公庙遗址夯土墙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十五华里的凤凰山的南麓,周公庙因唐代周公旦的祭祠而得名。在大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灰坑、建筑基址、陶片等古代遗迹与遗物。该遗址面积广大、内涵丰富,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周--西周等四个时期的遗存为主,尤以后者最引人注目。调查中发现周代刻辞甲骨、有4条墓道的最大规模的周代墓葬群,以及围绕墓地的夯土墙,由此判断该遗址是一处大规模的周代聚落。
4. 秦始皇陵夯土墙秦始皇陵封土堆下是否真的存在地宫?这是本次科学探测所要回答的一个大问题。曾有民间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另外也不排除封土堆下是用来迷惑盗墓者的假墓的可能性。在测量中,研究人员探测到了诸多的异常情况:由地宫开挖后回填夯土引起的明显重力异常以及弹性波法的反射异常;由与开挖范围相对应的封土堆中的细夯土墙引起的明显磁异常;由墓室引起的高电阻率异常;围限在开挖范围内的汞异常和由宫墙引起的重力异常和绕射点异常,加之已知的墓道,这些异常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地下建筑群轮廓。这说明,秦皇陵地宫就在封土堆下,因为假墓是不可能有如此配套建筑的。
研究人员在进行了多次磁性测定后,发现封土有明显磁性,且粗夯土和细夯土的磁性也有一定差异。经过证实,磁异常范围与封土堆下方的细夯土墙的范围近乎一致。由此推断异常是有封土堆下方的细夯土墙引起。细夯土墙内外为粗夯土。这种复杂的封土结构也从侧面证明了封土堆下方存在真墓。封土堆中存在高出地面的夯土墙,在此以前还没有发现过。
夯土墙这种建造工艺历史悠久,相信还有很多相关的历史遗产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希望以上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夯土相关内容欢迎随时联系土石景观。